一分鐘,對于軍校學員來說意味著什么?是跑5000米最后沖刺的激情,是站崗時每一分鐘的堅守,還是周末給父母打電話卻聽到一分鐘集合預備哨的不舍……一分鐘,很短,一分鐘,又很長。軍校一分鐘,在你心目中是什么樣子?
★很長時間以后,總會記起送老爸出校門的那一分鐘。
當他慢慢地走出東門崗時,我默默看著他離去的背影。那時是黃昏,點點夕陽灑在他身上,把背影拉得好長。他的背有點佝,雙鬢染上了點點霜花,身影混著昏黃的暮色,漸漸消融在門外的人群里。
那個無比執拗的男人,終于也老了。
那一分鐘,我看到了他被歲月漸漸打磨掉的強悍,和被時光慢慢融化的溫情。那一分鐘很短,只不過是走出崗哨內外的時間;那一分鐘很長,是他的兒子從呱呱墜地到成為一名軍人的二十二年。@江 俊
★化學防護樓實驗室里,我們十個人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合成實驗。那是合成的最后一步,也是最關鍵的一步!
我緊張地扶了扶眼鏡,屏住呼吸,抽濾完畢后,熟練地把液體傾倒進冰水燒杯里。十雙眼睛緊緊盯著來回攪拌的玻璃棒,在大氣都不敢喘的一分鐘里,那一點點的雪花狀晶體宛如花開一般慢慢成形,最后,落滿了整個燒杯。
我們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悅,大喊:“成功啦!”
那一分鐘,是靜待“花開”的時間。@顧紹聰
★一次上英語課,教員限時一分鐘讓大家闡述國際局勢。我的一位同學以一口純正的發音作了一分鐘發言。很多人羨慕他的口語,羨慕他經常去參加模擬聯合國的比賽。但是,到底付出了多少心血與汗水,只有他自己知道:從大一起他經常學習到深夜,在別人打游戲、看電影的時候,他在聽聽力、練口語,甚至暑假都留在學校進行培訓。
人才學上有個“二八定律”——只有腳踏實地、埋頭苦干、不斷進步的人,才會有接續不斷的成長和發展。
那一分鐘,是臺下數年的付出。@李志文
★猶記新訓拉練時借宿于川東某小學,下課鈴一響,小學生們一窩蜂地沖出教室把我們團團圍住,紛紛拿出零食飲料。
“解放軍叔叔辛苦了!”“長大后我也要穿上軍裝為國爭光!”“叔叔,給我們簽個名吧。”不知是誰發出號令“敬禮”,只見他們齊刷刷地將手臂舉過頭頂,用標準的“少先隊禮”向我們致敬。
那一分鐘,我覺得這個軍校選對了。@陳亮錦
★第一次野外拉練,既興奮又緊張的我,出發前一分鐘還在跟父母通電話,電話那頭傳來父母“啰唆”的話語:“不能輸”“挺過去”“堅持”……瞬時,讓我想起了來軍校前親人們的句句叮囑,也想起了要在軍校里淬煉成鋼的初衷。慢慢地,我的心情平復下來,千言萬語化為一個簡單的“嗯”便匆匆掛上電話,抬頭望向窗外那黎明前的漆黑,我攥緊拳頭等待著集合號角的吹響。
那一分鐘,是父母的叮囑讓我堅定了信心。 @李泰立
★“匍匐準備,臥姿裝子彈……”站在靶場,我第一次拿著真槍的手有些顫抖,將裝有5發子彈的彈夾裝上后便開始瞄靶。
此時,心臟咚咚地跳個不停,旁邊的班長提醒我調整好呼吸。我深呼一口氣,不知不覺中,就打出了第一發子彈。
兩發、三發、四發、五發,趁著耳鳴,一發又一發子彈被射出——44環。
那一分鐘,是我對自己的挑戰。
(作者:朱桁岡 張植森 等責任編輯:丁楊)(朱桁岡、張植森整理)